台大健康管理中心LOGO :::
搜尋欄位 搜尋按鈕
字型設定:字型設定-小字型設定-中字型設定-大        網站導覽網站導覽     意見反映意見反映     
最新消息認識我們健康檢查健康促進常見問題會員專區
著眼細微,尊重全人 形象圖
:::
我們的願景
中心簡介
服務團隊
 
:::
品質提昇成果 首頁首頁認識我們品質提昇成果
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篩檢國人胃腸道疾病: 準確嗎?
日期:2024-04-01

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篩檢國人胃腸道疾病: 準確嗎?

江宗賢醫師、李宜家醫師、涂佳宏醫師、邱瀚模醫師、吳明賢教授

由於國人飲食西化、肥胖等因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正在逐年升高,且早期國內的研究發現,五十歲以上的國人,若從未接受大腸鏡檢查,大約有四分之一可發現大腸或直腸內暗藏著腺瘤性息肉甚至大腸癌,腺瘤性息肉若未發現及處理,日後也有可能轉變為大腸直腸癌。美國癌症學會建議,年齡超過五十歲且無症狀的一般民眾,每年都應接受糞便潛血的檢測,以提早發現大腸直腸癌的形成,而獲得早期治療。

有鑑於此,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五十到六十九歲民眾,每二年免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目前篩檢使用的糞便潛血檢查為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簡稱為i-FOBT)檢測球蛋白(globin),因而較不會受到食物干擾,並且與早期傳統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法(guaiac-base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簡稱為g-FOBT)相較起來,i-FOBT有較好的「敏感度(sensitivity),也就是若大腸內有病灶者,其i-FOBT呈現陽性的機會遠較g-FOBT來的高,這論點已經由國際多次研究調查所認可,因而i-FOBT目前廣泛取代g-FOBT,而為篩檢大腸病灶的首選工具,也是目前台灣各地衛生所及篩檢機構最常用於檢測臨床上有無大腸癌、大腸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工具。

作為一個大規模篩檢工具,我們仍需考量糞便潛血檢查的「特異度 (specificity)」,特異度表示若您的大腸沒有病灶,糞便潛血檢查也會呈現正常(陰性),相對來說,特異度提高可以減少檢查偽陽性的可能,因而與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民眾的數目息息相關,過去使用的g-FOBT與原血紅素(heme)起反應,只要上下胃腸道有出血,都可能呈現陽性結果,因而過去糞便潛血檢驗陽性,病患接受大腸鏡檢查卻又正常時,過去醫師會安排進一步胃鏡檢查,因為g-FOBT對於篩檢大腸病灶而言,其「特異度」不高。

相對來說,i-FOBT因為僅與血球蛋白起反應,理論上,即便是有潛在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的情形,血球蛋白會在消化道滯留及蠕動過程中被消化液中的酵素所代謝與分解,此時若進行i-FOBT檢測則是會呈正常,而無法真實反映真實有無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然而,此等論調仍侷限於廠商及國際學者之意見及小規模臨床研究,目前並無直接經由臨床上大規模族群的觀察與分析來證實i-FOBT只針對下消化道(大腸、直腸)出血病灶有特異性。

因為血球蛋白會於上消化道移動的過程中消化掉,因此,理論上免疫法無法篩檢上消化道病灶,而特別專一於大腸病灶之篩檢,其「特異度」理應較高,這點與過去我們使用的g-FOBT不同。然而目前並無科學性證據足以證實此一論調正確。因此,我們針對i-FOBT對於大腸疾病的特異度作進一步探討。

為了解決這個醫學上的疑惑,我們藉由健檢收集的資料來分析與驗證此等理論。在兩年的研究期間,我們收集來健康管理中心接受i-FOBT、上消化道內視鏡檢與下消化道內視鏡檢之健康成年受檢者的檢查結果,分析i-FOBT之異常族群與正常族群在上消化道病灶與下消化道病灶的個別盛行率,同時也針對大腸鏡檢查正常之族群,尋求會影響i-FOBT呈現偽陽性的相關因子。

我們總共收集了2796位個案,其中有397(14.2%)i-FOBT呈現陽性。我們發現,所有經內視鏡證實有下消化道病灶(包括大腸癌、大腸息肉及可能出血病灶)的受檢者中,24.3%i-FOBT呈現陽性,這個比率比起下消化道沒有疾病的受檢者高了2.22倍,但是上消化道病灶卻沒有這樣的差別。

若我們針對國人最關心的大腸直腸癌案例做分析,更發現經內視鏡證實患有大腸直腸癌的受檢者,其i-FOBT的異常比率比沒有罹癌者高出7.21倍;此外,這些罹患有大腸直腸癌的受檢者,有高達96.4%可被i-FOBT偵測出來。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當我們手上i-FOBT呈異常時,那到底在我們的大腸內有多高的比率會藏有病灶存在?依據我們的研究顯示,有41.3%的受檢者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大腸直腸息肉、癌、腸炎、潰瘍等病灶。

這個研究結果,正可以對目前國民健康局要轉介糞便潛血檢測呈現異常的民眾到醫院接受大腸鏡鏡檢,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我們另外發現,無論受檢者的i-FOBT結果為何,其發現上消化道疾病的機會是差不多的(17.5%20.7%)。而在2796位受檢者中,有三位經內視鏡發現食道癌、胃癌的受檢者,其i-FOBT皆呈現正常,因而證實了:

i-FOBT只能幫助偵測下消化道病灶,卻無法用來預測上消化道是否有疾病

我們模擬一些日常生活上可能發生的情況來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i-FOBT的重要性。

情境一:張先生今年54歲,有大腸癌而不自知。

假設一:若他接受i-FOBT檢查,有高達96.4%的機率,他的i-FOBT會呈現異常(陽性)

情境二:王先生今年60歲,i-FOBT呈陽性,但是懼怕大腸鏡檢查,因而對於衛生所的反覆通知都不理會。

假設二:若他接受大腸鏡檢查,將41.3%的機率在大腸鏡檢查時會發現有大腸直腸息肉、癌、腸炎、潰瘍等病灶存在。

有這樣的科學性基礎,本研究驗證了i-FOBT對於國人防治大腸直腸癌的功用,也為醫學界證實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i-FOBT的確提供了我們一個對大腸直腸癌篩檢既便宜方便又可靠的工具,我們實在是不能輕忽i-FOBT檢測的結果,更應該對檢查結果有正確的判讀,才能完全發揮其防癌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對於一些常見問題提供了科學性的解答。

問題一: 若我有服用抗血小板製劑(:阿斯匹靈、保栓通),會不會影響i-FOBT的檢測結果?

回答: 依據國際文獻,有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者比沒有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者,i-FOBT敏感度可以提高,但是特異度僅些微下降,也就是i-FOBT偽陽性機會略為上升。對國人而言,依據我們的研究顯示,有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者比沒有服用抗血小板製劑者,其i-FOBT隨然敏感度較高,但是呈現偽陽性的機會也隨之上升。至於年齡、性別、有無高血壓、有無心臟病、有無糖尿病、身體質量指數(BMI) 、抽菸、飲酒,依據我們的研究,則都不會干擾i-FOBT檢測結果。

問題二: 若我有痔瘡,會不會影響i-FOBT的檢測結果?

回答: 痔瘡有時會伴隨解便後出血,所以當i-FOBT呈異常時,也常會被人認為是因為痔瘡(特別是內痔)所致,而忽略了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的重要。但是依據我們的資料顯示,痔瘡的存在與否與i-FOBT檢測結果沒有顯著關聯性,也就是說,一旦i-FOBT呈異常時,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是必要的。

問題三: 若我擔心有胃癌或食道癌、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存在,i-FOBT能否幫助我做早期篩檢?

回答: 我們有發現3位個案經上消化道內視鏡鏡檢證實食道癌或胃癌,但其i-FOBT檢測卻皆呈現正常,也就是說,如果您想接受食道癌或胃癌篩檢,以i-FOBT檢測對您是沒有幫助的,i-FOBT無法真實反映出您的上消化道健康與否。更進一步分析,我們嘗試把i-FOBT檢測結果區分為異常與正常兩族群來做比較,看是否在異常這個族群能發現較多的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可惜,兩族群分析結果其成效並無差異,所以,i-FOBT的確無法當作篩檢上消化道出血病灶的工具,也就是說,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僅對預測下消化道出血病灶有其特異性而非用於檢測上消化道出血病灶。

本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1年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http://www.cmaj.ca/site/home/research.xhtml

檔案下載-免疫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測篩檢國人胃腸道疾病%20準確嗎.doc

返回網頁頂端